开题报告:DBA研究的基石和灯塔 ——来自张世贤教授的忠告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08日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如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需要根绝一切犹豫!”态度决定一切!“认真”是不二法门!细节决定成败!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信心?!

 

4月份PSL·巴黎九大Executive DBA 2018级《论文工作坊(I)》的线上课堂上,张世贤教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不可谓不犀利,确定且直接,正如他一贯严谨治学的风格。对2018级同学而言,在经过《研究设计》、《管理研究哲学》、《管理研究基础》、《认识论》、《定性与案例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组织理论》等研究方法论的系统学习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课题愈发明确和聚焦,迎来了提交完整开题报告的重要节点。

 

“言而无文,其行不远”,经历了前期方法论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课题的持续聚焦,开题报告是DBA研究跨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的基石和灯塔,既是选题的落实情况汇报,也是论文正式写作的指引,需要论证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它揭示了研究的创新性,展示了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和深刻性,论述了研究的可行性,并做出详实的研究计划。为帮助PSL·巴黎九大Executive DBA学员更好地完成开题,张世贤教授从整体架构、研究选题、文献综述、大局观等方面提出了几方面的忠告:
 

 

-整体架构-

 

经典的DBA论文通常包含五个部分,即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发现和研究结论,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结构安排。从研究问题的内在逻辑落笔到论文的结构安排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 选材备料。需要有实地调研功夫,要有真问题、真原因、真解决方案,从而胸有成竹,拥有底气;

     

  • 夯实基础。在广泛阅读,反复比较,认真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论文所运用的基础理论,要在方法论学习的基础上,探讨更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 立柱架梁。要意识到每一篇论文的结构虽不尽相同,但大体形式上,基本遵循“导论-本论-结论”的逻辑架构。

 

-研究选题-

 

论文研究想要做到事半功倍,需要遵循“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对论文而言即为选题。选题有价值与意义就等于在做正确的事,后面如何去展开研究则是正确地做事。对于如何选题,张世贤教授给出了这样五条建议:

 

 

问题导向。选题的关键是在管理实践中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已经解决的,也可能是现在还面临的困惑或困扰。问题应该是DBA学生在管理中真正遇到的问题。若没有管理实践做基础,就会雾里看花,对问题的讨论也会隔靴搔痒。同学们在DBA研究初期往往只有相对宽泛的选题方向,需要通过研究方法论的学习,聚焦、引申或细化到某一个特定的学术问题上;

 

小题大做。博士论文需要“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简言之,问题需要是具体的,用一句话能够描述出来的。不要试图“煮沸海洋”,不要试图用一篇博士论文解决“世界性的大问题”;

 

价值取向。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才能够阐明问题产生的根源、背景、原因和影响因素,找到这些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理清逻辑关系后建立分析模型,而这个分析模型又经得起实证的检验,这样的问题才具备研究价值;

 

核心概念。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形成核心概念,概念反过来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概念的解释力越强,论文越有价值,未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大家越会引用你的概念;

 

逻辑清晰。由相关概念形成题目,一个题目不是一个简单的核心概念,往往是两个概念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一个题目,无论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或者是悖论的矛盾关系,概念连接才能形成大家一目了然的研究。

 

在实际中,研究题目的确定会出现反复,而反复是研究的真谛,要小心一路顺风,一路顺风是最有可能跌入理论陷阱的。最后,他给出忠告,不要因为试图了解所有的情况而搁置不前,求全则终毁,“完美是好的敌人” 。


-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有没有理论厚度和学术浓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理论的梳理和文献综述是否到位,这也是研究的基础部分。文献综述是“小题大做”中的“大做”,即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应该尽可能的全面收集,文献的阅读应该先于问题的提出。

 

在论文文献的数量上,张世贤教授对Executive DBA博士论文提出他的要求标准,中文100篇,英文50篇,必须是学术文献。关于理论选择和文献综述的准备,他给出了六点建议:

 

分析框架。要建立合适的理论分析框架,也就是在理论选择上,理论与研究问题需要匹配。举例来说,如果讨论的是战略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梳理清楚战略的理论框架。

 

代表文献。文献综述的经典性和前沿性应并重考虑,即既要引用你研究领域中学术史上最经典的文献,也要引用最近这一研究领域内三到五年的文献,宁可少引用,也要保证与自己的研究紧密相关。

 

全球视角。文献综述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与硕士论文只要求简单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不同,博士论文的研究是按照所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分别进行国内国外的文献综述,需要更加全面的讨论,要探讨文献在中国的国情适用性。

 

历史统一。相关理论的梳理要注意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简言之,在时间维度上,应该先引用先发表的文章,再引用后发表的文章,因为后发表的文章的理论概念也是建立在此前发表的文章之上。

 

借鉴启发。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通过文献综述要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学习文献中的叙述方法,在关注的过程中找到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留出端口。将自己的研究与文献对话,分析文献的主要观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不仅是研究的亮点,更是为自己研究的展开留出端口。

 

文献是一个收集、阅读、梳理、引述的研究过程,这是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然后留下真正有价值的文献进行引用。这个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下的功夫越多,会体现出越强的论文学术性。

 

-大局观-

 

从研究设计到研究发现,是整个论文工程中最艰苦的过程。时常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此时,路径和方法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要有“大局观”:

 

“争取独立!”

你可以逃跑,但是你不可以逃避;

不要被卡住:寻找其他选择,并作出决定;

永远不要问“我该怎么做?”

平衡风险和回报:永不放弃,选择效率最高的方案,然后坚持下去;

研究发现的目标可以适当定高一些!

知道什么时候宣布胜利;知道什么时候该止损!

做你所爱;爱你所做!(Do what you love; love what you do.)

 

研究是一个不惧失败,反复实验的过程,有时候很难确定是否取得进展,也没有标准答案,正是曲折前进的过程,才显得研究结果的可贵。路漫漫其修远兮,研究者当上下求索,才能做出对商业发展有现实意义以及对管理学界有学术贡献的研究。

 

【张世贤教授简介】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

PSL·巴黎九大特聘教授,Executive DBA导师;清华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硕士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品牌营销学会副会长;全国现代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联盟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投资与市场,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品牌与竞争力。

主要代表作:《中国引资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品牌战略》、《经济学演义》、《西方经济思想史》等。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经济周刊》、《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报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
 

上一篇: CEO为什么要成为DBA? 下一篇: 《巨变时代的战略管理思想》——“入世式学术”(Engaged Scholarship)研究范式下的管理模式与研究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