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澎岳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3日

从金融到制造业的跨界转型

 

郭澎岳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生涯起点与制造业大相径庭。他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专攻经济学与金融学,并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国信证券的投行部门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深入了解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更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得以近距离观察并分析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企业及企业家。通过这一过程,郭澎岳深刻理解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家们的创业历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投行工作不仅涵盖行业深度分析,还涉及企业财务规范性与合规性的细致梳理,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他日后回归家族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谈及这段工作经历,郭澎岳感慨地说:“在投行的工作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实体企业。这段宝贵的时光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金融资本在实体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运用金融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与价值。”


“投行服务于实体企业的本质,使我在后来角色转变为企业管理者时,能够以一个相对超脱的第三者视角,更加清晰地洞察到企业内部存在的矛盾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这对于我制定和调整企业战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郭澎岳进一步表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领森远股份走出发展瓶颈,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校友专访:90后新帅郭澎岳的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智慧


从最擅长的角度切入日常工作


回到森远股份后,郭澎岳迅速从自身擅长的财务和金融角度切入,以应对当时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深刻认识到,一个处于发展困境或瓶颈的公司,其问题往往首先体现在外部,如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紧张以及财务风险增加等。因此,他决定从控制风险和解决矛盾入手,逐步深入到公司内部,挖掘并解决管理上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


针对公司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的问题,郭澎岳首先着手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他充分利用自己的金融背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郭澎岳强调:“我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在应对公司融资危机时,他坚持通过财务准则计提减值,以减轻财务负担,并通过层层环节把控成本支出,同时,增强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郭澎岳认为,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无法完全规避风险,但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他常常用“不要在大雨天修房子”来比喻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的应对策略。“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企业应该首先锁定主要矛盾,给予时间和空间去逐步化解,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将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将大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再寻求改变,寻找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曾经的风险和困难。”


创新引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融合的转型之路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创新往往成为制约其进一步突破的关键因素。郭澎岳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深知,很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缺乏足够的意识,导致创新力不足。面对这一挑战,郭澎岳提出了“引资入企,引智入企”的战略,积极引进外部创新团队和技术,与原有业务相结合,为森远股份注入新的活力。


“在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的同时,我始终关注着外部行业的变化和新兴行业的崛起。”郭澎岳说道,“我们首先要让企业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科技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森远股份在2022年底成功引入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平台公司作为重要股东。这一战略性重组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先进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成果,为森远股份的转型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友专访:90后新帅郭澎岳的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智慧


“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是我们企业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郭澎岳说道,“它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的紧密合作,森远股份开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点,力求在传统行业中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森远股份开始了对传统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我们原本做的是比较传统的机械设备,但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将这些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让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和人性化。”


除了对传统设备的改造,森远股份还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中的新模式和新场景。例如,他们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灾害预警、道路寿命全生命周期监控等方面的研究。郭澎岳表示:“这些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传统行业中的难题,还能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


“90后”接班的挑战与融合


在接手森远股份四年多的时间里,郭澎岳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新一代领导者的不易。他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平稳过渡和无缝对接。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难题,也是国内众多家族性企业在传承上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资本市场上,90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接班潮,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拥有留学背景,对西方管理体系有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当我们回到国内,尤其是回到自己家的企业中时,往往会遇到文化的碰撞和代际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知识背景、成长环境以及时代发展的不同理解。”郭澎岳说道,“外界的人肯定会担心,二代的回归是否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郭澎岳首先强调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我和我父亲之间在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做到了互相理解和重在沟通。我们会把彼此的想法或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交流。”此外,他认为两代之间需要取各自之所长,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和对事业的执着是新一代人需要学习的;同时,新一代人对金融、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新技术的了解是需要他们带到传统的企业中来的。


在谈及空降管理时,郭澎岳先生表示,这也是新一代接班人在接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大挑战。他提到,企业文化的融入和人员管理方式是其中的关键。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不要急于否定原有的东西,而是要先去理解和接纳,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渗透新的理念和管理方式。


“企业是一个大的家庭,是个小的社会。作为新一代领导人,我们并不是空降来管理这个家庭的,而是要首先融入其中,让别人接纳你,成为一份子之后再去谋求新的变化。”


在郭澎岳的领导下,森远股份有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公司内部机制体系得到调整,为了让研发更贴合市场需求,他把公司的研发部门人员都安排到一线去,让他们去了解产品应用终端的需求,保证新产品的迭代速度和市场认可度。


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方面,郭澎岳利用自己的金融背景,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合作,让金融人更好的了解企业,让企业更好的使用金融作为助推手段。“往往我们实体经济的老板都会说做金融的人不会去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只会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但其实在我看来,金融人并不是要么雪中送炭,要么锦上添花,他一定是为了锦上添花,而择机雪中送炭。因此,金融人与企业家需要一个纽带和衔接。


谈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他分享道,“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借助中科院转化平台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力量,我们正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将其视为解决传统行业中诸多难题的关键。无论是管理优化、产品创新,还是企业机制改革,我们都力求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以期在各个环节实现突破。这不仅是对技术应用的探索,更是对未来商业模式和市场战略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构。”

 

 校友专访:90后新帅郭澎岳的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智慧


进入DBA课堂:知识助力未来发展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励的行业竞争,他深知仅凭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维方式已难以维持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他选择走进PSL·巴黎九大高级工商管理博士项目课堂,希望通过系统的梳理为自己和森远股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选择这个项目,对我而言,是一个系统性梳理过往经历、深化理论认知的宝贵机会。在这里,我不仅能将实战经验转化为理论框架,还能在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的交流中,获得新的灵感和视角。DBA的研究方式,让我学会了如何从细微处着手,深入挖掘问题本质,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方法论。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为企业未来发展铺设坚实基石的过程。”


对于近年来企业家纷纷选择攻读DBA的现象,郭澎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追求DBA的初衷或许各异,但共同之处在于,我们都在寻求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知识循环。DBA不仅帮助我们总结过往,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我们创造未来的能力。相较于其他如EMBA等项目,DBA更加注重自我驱动的学习与提升,它强调的是通过深入研究,提炼出能够回馈社会、指导行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对我而言,DBA提供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不仅在工作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更为我未来的研究和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进一步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DBA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最终完成一篇论文,而是一个持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我目前的工作和发展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了论文研究的思考维度,这种前瞻性的融入,让我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当这段旅程结束时,我所收获的,将是一份切实可行、富有洞察力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个更加成熟、视野更加开阔的自己。”


结语


家族传承的大幕已经拉开,接下来上市公司或将迎来更加密集的“交班”期,而如何顺利地完成企业和家族传承已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郭澎岳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以其独特的视野和智慧,引领森远股份在传统制造行业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努力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的经验和见解无疑为家族传承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上一篇: 龚槚钦 下一篇: 阎红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