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09005649号-10
版权所有 PSL·巴黎九大
Executive DBA中国项目办公室
臻于至善,履践致远,4月19日-20日,PSL·巴黎九大Executive DBA项目举行博士论文预答辩,来自2020级和2021级的胡宁、王胤龙、张颐和周远鹏4位同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预答辩评审。
DBA博士论文预答辩,作为企业家学者论文研究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反馈与检验节点,不仅是对其研究深度的考量,更是对其学术严谨性的锤炼。此次预答辩,由中法两国资深教授组成的权威评审团,秉持着高度的专业精神与学术洞察力,对同学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阅。从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从研究假设的合理构建,到结果探讨的深度与广度,评审团均给予了详尽且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为他们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为他们的学术之旅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答辩评审团
本次答辩评审团由来自PSL·巴黎九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教授组成:
Horacio ORTIZ,PSL·巴黎九大研究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Executive DBA项目(中国)学术主任
Hèla YOUSFI,PSL•巴黎九大副教授
Denis DARPY,PSL·巴黎九大教授
Didier BENSADON,PSL·巴黎九大副教授,国际管理MBA负责人
Nicolas BERLAND,PSL·巴黎九大教授,Executive DBA项目(中国)主任
Serge DAROLLES,PSL·巴黎九大 教授,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AMF)学术委员会成员
蔡临宁,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物流工程实验室主任,物流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范玉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守清,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张世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成果
胡宁/2021级
论文题目: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利基战略导向及产品协同创新水平与成长性的相关性研究
指导老师:范玉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摘要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行业下游的患者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和对诊疗结果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同属下游的医疗机构基于为终端患者提供服务的需求,对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的要求非常迫切;原材料和创新技术的提供者作为行业的上游,需要在产业链中寻求自身资源的价值转化。因此,医疗器械产品制造企业作为行业的中游,既要攻克患者和医疗机构不断提出的“新课题”,还要善于整合、转化各种资源并形成企业持续成长的源泉,这凸显出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当今的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既有充分的市场机会,又充满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健康保健需求的增长与提高,决定了医疗器械市场在数量的扩展与质量的提升上,都有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产品定位模糊、技术内涵趋同、成本压力攀升等因素所导致的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与创新乏力,已经成为了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严峻事实。企业的管理创新与实践变革应采取怎样的模式和方法以助力企业的不断成长,是亟待回答的问题。一些有效的途径诸如利基战略导向和产品协同创新,被很多管理者尝试应用在实践中,但是这些方法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用怎样的维度去衡量它们实施的水平?在中国特定的市场与行业情境下,企业的成长性是如何衡量的?利基战略导向和产品协同创新的实施水平,与企业成长性又有怎样的联系?对于这些问题,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还不能完整、清晰地回答,仍有不少研究空间值得拓展。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在缺乏成熟理论框架的特定研究情境中,挖掘和厘清了相关问题的内涵、因素和机制。再结合定量研究,通过数据的支持来验证研究假设,提供对研究问题的广泛性描述和规律性分析。研究过程开始于对医疗器械产业链内相关的 50 位受访者的访谈,经过对原始访谈数据的整理、逐级编码形成了在一手数据基础上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构建了“利基战略导向水平-产品协同创新水平-企业成长性的相关性”的概念模型及理论模型。根据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提出相关性的假设,在现阶段完成了 62 例小样本量的数据验证。
回顾现阶段的研究结果得到如下初步结果:(1)本文对于利基战略导向、产品协同创新以及企业成长性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逐层剖析、定义和解构,将利基战略导向水平分解为专业价值构建、决策适配能力和整合驱动能力三个维度;将产品协同创新水平的衡量维度概括为创新效能提升和资源生态共建;总结了企业成长性是通过持续拓展水平和体系融合水平两个维度来衡量。以上这 7 个维度分别又是由若干可评价的细分维度构成(共 22 个)。(2)基于上述维度的解构,本文绘制的“利基战略导向水平-产品协同创新水平-企业成长性的相关性”的概念模型(桥墩模型,Bridge Pier Model),抽象描述了这些问题的相关性。通过进一步的解释与分析,构建了以利基战略导向水平作为自变量、企业成长性作为因变量,产品协同创新水平作为两者间的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3)开发确定了评价利基战略导向水平、产品协同创新水平和企业成长性的测量量表(共 31 个问题),目前小样本(62 份)
测试的结果显示量表的信度、效度比较理想。(4)在小样本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正向影响及中介作用的存在。主假设及子假设的进一步验证,有待大样本数据的收集、分析。
从初步研究的结论可以反映出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以“战略-行动-效果”模式的研究,回答了“利基战略导向水平-产品协同创新水平-企业成长”之间的相关性的问题,填补了利基战略和协同创新的关联性研究的理论空白。其次,丰富了相关研究在特定市场环境和行业背景的情境数据。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跨学科、跨材料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的内容和结论,也可以为具有同样特征的其他行业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再者,发掘了利基战略导向及产品协同创新实施中的影响因素与相关机制,对利基战略的践行步骤、产品协同创新的要点以及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独特组合视角,都做了基于实证研究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通过探索管理实践中坚持战略定力、提升创新效率、助力企业成长的可行路径,为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相关问题上避免“知行不一(The Knowing-Doing Gap)”,提供了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也希望通过这一项新视角的研究,为其他领域的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利基战略导向;产品协同创新;企业成长性
王胤龙/2021级
论文题目:依托社交媒体的内容营销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具电商企业的分析
指导老师:张世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品牌内容营销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必须通过精准的内容营销策略,在这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社交媒体时代占据有利位置,从而推动品牌在市场中的长期发展和价值提升。家具电商企业本身就是依托互联网运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拉动客户获得品牌相关信息,与品牌互动。社交媒体可以为企业带来更低成本的、爆炸性的流量,从而更高效的提升互联网时代品牌的价值。
本文从品牌竞争力角度出发,以中国家具电商企业为研究对象,试图解答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家具电商企业的社交媒体中内容营销的涵盖的维度是什么?二是家具电商企业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对品牌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本文确定了家具电商品牌内容营销的维度,构建了“内容营销-顾客品牌参与-品牌竞争力”模型,深入探讨内功营销多维度影响品牌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依托对小红书这一社交平台的资料的质性分析,科学有效地确定家具电商企业内容营销的维度,通过大范围问卷调研,定量验证“内容营销—顾客品牌参与—品牌竞争力”模型及假设。初步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确定家具电商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内容营销五个维度。通过深度的内容分析法,使用 Atlas.ti、ROSTCM 和 SPSS 等工具,对代表性家具电商品牌在小红书平台上发布的营销笔记内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品牌在小红书上的内容呈现出明显的策略特点,包括信息型、娱乐型、功能型、情感型和互动型五大类内容单元。这些内容单元在不同程度上迎合了消费者的内容需求,并与理论分析框架中的预测相吻合。
二是构建“内容营销—顾客品牌参与—品牌竞争力”模型。基于传播学的 U&G理论和心理学的 SOR 理论,构建 “内容营销—顾客品牌参与—品牌竞争力” 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在模型中,自变量为内容营销的价值维度,中介变量为顾客品牌参与,因变量为品牌竞争力,并提出假设。
三是定量验证了内容营销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相关假设。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等方法,对小红书平台上 18 - 55 岁以女性为主的用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内容营销对品牌竞争力存在直接和间接影响路径,顾客品牌参与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占比约 44.3% ,直接影响占比约 55.7%。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内容营销通过顾客品牌参与及各分维度内容对品牌竞争力及相关变量存在复杂显著影响关系,且模型关键指标达标,具有良好有效性。本研究验证了内容营销通过直接及借助顾客品牌参与间接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假设,为企业制定内容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家具电商企业;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品牌竞争力;顾客品牌参与
张颐/2020级
论文题目:跨境电商物流数字通关解决方案研究
指导老师:蔡临宁,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物流工程实验室主任,物流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摘要
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环境和技术革新推动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市场之一,其发展速度尤为显著。在此背景下,跨境进口电商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分支,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海外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为保障国家部分产业安全、生物安全和税收利益等,相比于跨境出口,跨境进口在监管、政策限制、税收管理等方面更加严格。这不仅导致跨境进口企业合规成本上升,中小跨境进口企业活力下降,更导致部分产业缺乏创新动力,产业发展滞后。
跨境进口通关是跨境进口电商发展中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广“单一窗口”系统等政策,优化了跨境通关流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尽管如此,跨境进口物流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作为跨境进口物流至关重要的环节,高效的通关流程不仅能减少延误和成本,还能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减少贸易壁垒。在这一背景下,推动跨境进口通关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聚焦于跨境进口通关的数字化优化问题,创新性地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清关流程,结合跨境进口通关的主要模式(如保税仓、直邮、B 类快件、海淘)与流程特点,分析了申报信息不规范、税费政策不确定、商品监管难度大等共性问题及其对消费者、商家和监管机构的多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数字通关系统的优化方案,并针对通关数字化方面的关键难点,如商家接入数据不一致、监管部门审单效率低、违规行为识别难等,本研究分别提出“标准化 API 数据接口+敏感词智能检测”商家数据接入、“智能审图+自动审单+风控分级”的审单流程、“多源数据交叉验证+智能设备监测”的违规行为识别、“X 光机+智能分拣口”的分拣流程。研究基于初次试点和扩展试点实践,论证了数字清关系统的适配性与可行性。试点过程中,通过数据优化、智能监管及快速验放等措施,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和透明度,并针对暴露的商品备案复杂性、物流协同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企业端的改进方向。通过多点实地测试,研究验证了数字清关方案在不同商品类别及通关环境下的适用性,为行业推广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进口物流;数字化转型;数字通关
周远鹏/2020级
论文题目:核心企业创新引领下菱镁产业链整合研究
指导老师:张世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
菱镁矿作为有色金属之一,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中国的菱镁矿资源极其丰富,但我国菱镁矿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菱镁矿产业竞争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推动菱镁企业通过联营、合作、重组等形式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根据 2011年颁布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 5 年内,产业布局及组织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应该进一步提高,菱镁行业将发生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产业整合将成为中国菱镁产业发展的主基调。
本文以有菱镁产业整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企业价值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等理论,结合中国菱镁产业特有属性,围绕核心企业引领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影响因素和纵向整合模式,并选择有代表性和核心企业整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菱镁产业整合。本文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整合理论,另一方面将在实践上指导中国政府的产业整合相关政策制定和菱镁企业并购重组决策。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影响菱镁产业核心企业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整合绩效既有其自身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本研究选择影响核心企业纵向一体化整合内、外部因素作为切入点,以核心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沿着“影响整合因素(内、外部)→整合策略/整合水平→纵向一体化整合绩效(体现在持久的生命性与持续成长性)”这一逻辑思路,基于文献回顾并结合辽宁省菱镁企业进行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深度访谈研究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运用 CITC 分析法、α系数法、相关分析法、确定性因子分析法检验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检验控制变量的作用效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检验整合策略和整合水平的中介效应并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以期探询影响我国菱镁企业产业链持久生存性与成长性的内在机理。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展开: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围绕菱镁产业的资源特性、生产特点和消费市场特点,综合社会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界定了菱镁产业整合内涵,明确了菱镁产业整合的研究范畴,确定了菱镁产业整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探讨了核心企参与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意义。
(2)确立起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整合背景,旨在明确企业进行产 业链整合目标特征以及影响整合绩效的评价维度与影响因素的维度。通过深度访谈方法,对不同地区、性质和规模的菱镁企业的产业链一体化整合活动进行了现场调查,获取关于产业链整合的翔实资料,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技术对访谈资料进行结构化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菱镁企业的产业链整合目标聚焦于持续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良好成长性。接下来以产业链整合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依据,在 415 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分析数据。研究发现,影响菱镁产业链纵向整合绩效自变量有三个维度,即纵向关系维度、企业资源维度、企业能力维度。经研究显示相应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表明上述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自变量因素与产业链整合后的绩效正相关。
(3)明确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整合过程中整合策略对整合水平的影响作用。通过深度访谈法,针对菱镁行业 8 家企业,详细调研了其不同整合策略下的整合过程,获取了关于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整合模式与整合水平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基于演化视角的产业链整合的界定,采用内容分析技术结构化分析了访谈资料。研究发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整合中,核心企业一般选择高或中等产业链整合水平;并且在高整合水平上一般采用基于直接并购的整合模式,在中等产业链整合水平上一般采用外包式整合模式。最后,为了确保研究的外部效度,本研究基于并购整合的相关研究结论,通过问卷法进一步佐证了访谈研究结果。
(4)揭示菱镁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整合选择的过程和关键影响因素,期望探求内在机理。研究聚焦于资源、能力是否会通过影响其它变量进而影响产业链持久生命力与成长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产业链整合策略和整合水平在自变量因素对产业链持久生存性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5)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菱镁产业链整合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菱镁;产业链;整合;纵向一体化
成就企业思想家
论文预答辩是DBA学者博士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DBA学习的初次检阅,评审团教授们对论文终稿做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建议,为同学们指明了研究方向与思考任务。通过本次预答辩的同学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将对论文进行持续地改进和完善,最终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
融汇中西学术,成就企业思想家是PSL·巴黎九大Executive DBA项目永恒的追求,预答辩是PSL·巴黎九大Executive DBA项目学员研究之路的新起点,预答辩后等待同学们的将是更加专业深入的研究和论文修改工作,但相信在不断切磋和琢磨中,同学们将能完成更完善的论文研究成果,成为所研究领域的专家和新知识的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