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09005649号-10
版权所有 PSL·巴黎九大
Executive DBA中国项目办公室
从孙志勇的身上,你能看到一个从技术专家、到职业经理人再到行业专家顾问的职业发展轨迹。他的职业起点是计算机软件业,之后通过攻读MBA进入了咨询行业,并逐步成为了职业经理人,到现在又走上了行业专家顾问的道路,当下,他的选择是重回校园,进行博士课程的深造与学习。下文为孙志勇访谈:
EDBA: 请简单聊一下职业发展过程,在回国发展之后,哪些关键因素推动了你做了改变决定?
孙志勇:我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以及软件工程,走出校门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从事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项)软件的设计与研发,5年后,我决定攻读MBA学位,由于家人的缘故,曼彻斯特是我的第二故乡,因此曼彻斯特大学就自然地成为了我的首选。在获得MBA学位之后我拿到了一个很具挑战与吸引力的工作机会,即成为一家英国咨询公司在华的业务负责人,于是我毅然决定回国并全面接手中国区的业务。两年半之后,我转去了IDG旗下的IDC,成为了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助理副总裁,期间我选择了巴黎九大的D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目的是希望能够在现有IT咨询工作中增加学术研究的专业度,目标是在成为专家的基础上跃升为思想家。同时我也意识到,或许一个更大的平台能够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于是选择了世界500强企业SAP,成为了行业专家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
EDBA: 在这些发展历程中,有没有质疑过自己?
孙志勇:以我刚刚进入机器视觉软件领域为例,在当时,这项技术的发展十分受限,主要反映在计算能力、实验条件,以及国内可参考的经验几方面。因此,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怀疑过是否选错了行,但我的信念与坚持最终带来了好的结果,通过努力,我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套应用在钢铁行业的机器视觉软件,将企业的软件使用成本降低了90%,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全面替代。这段经历告诉我,信念与坚持是实现突破的根本。
EDBA: 做数字化企业管理咨询的原动力是什么?
孙志勇:一方面这是我的兴趣之所在,另一方面,我所擅长的就是将IT/数字化技术与商业/管理咨询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即帮助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落地方案。
EDBA: 你所在的SAP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孙志勇:SAP被称做世界五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是ERP软件领域的王者。通过在25个行业内40多年的积累,SAP成为企业最为信赖的伙伴,全球90%以上的交易都会通过SAP系统直接或间接完成。另外,就SAP的团队而言,无论是销售还是顾问专家,都必须具备深厚的行业经验,举例来说,我所在的专家团队,50%的成员具有博士学位,绝大部分成员过去是CIO或企业副总裁,从业年限在20年以上。
EDBA: 第三方咨询机构如何能够为企业客户带来更好的价值?
孙志勇:咨询服务正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过程,曾几何时,谁能想到战略咨询大师迈克尔•波特的Monitor Group会以破产收场?不得不说,当下企业对于咨询服务的期待已经不同,大家不太可能接受一个无法带来落地效果的、长达白页的ppt,同时也不能接受那些只关注当下项目实施,而不考虑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的“纯”技术实施方案。前者可以看做是“管杀不管埋”,而后者则代表着一种短视行为,在这两种情况中,咨询公司都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我个人倡导的是数字化企业管理咨询,即在数字化战略路线图的引导下,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一些咨询公司正在考虑“效果导向”的计费模式(Outcome-based Business Model),说白了,就是企业客户根据数字化战略实施的效果支付费用,这在未来将成为主流模式,例如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签订“业务分成”模式的案例,客户在前期可以不投入,待业务运转起来(或产生销售收入)之后,根据预设比例进行分成。
EDBA: 一个新技术的出现,怎么能够判断他是符合社会发展进程的,能够持续的?
孙志勇:数字技术从1969年开始发展,基本经历了四个时代:第一个平台时代是主机时代,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第二个平台时代称作PC时代(包括 笔记本和台式机),这个时代极为“长寿”,历经30多年;而到了2007年,第三平台时代正式开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社交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之后,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安全、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也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这期间,技术的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明显加快,具体来说,云计算作为新技术热点持续了两年左右,VR是16年的热点,人工智能是17年的热点,18年则是区块链,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作为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从业者,当我看待新技术,新热点时,我会思考这个技术对行业或对整个产业有什么样的价值?比如说云计算,其价值之一就是解决了企业初期的投入问题,实现业务的快速上马,所以在云计算盛行的时代,一系列基于云平台的互联网中小企业(born on the cloud)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人工智能解决的则是自动化的问题,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甚至“超越”人类,实现业务自动化。比如像财务领域的应收账款自动核算,人类在处理该类“重复性”业务时,不仅速度慢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错误。与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相比,现在看来区块链的价值就并没有这么大,区块链解决是置信和去中心化问题,但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去中介化或去中心化,尤其从合规管控,以及符合国情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太强的现实意义。总结来看,新科技能否存续,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对企业和行业的价值。
EDBA: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中,人和机器应该如何相处?产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孙志勇:首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将会更好的辅助人类,而不是替代人类。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HR专员半自动甚至自动化地处理高重复性的日常作业,例如简历筛选与匹配,入职及考勤管理,绩效考核等等,进而使得HR专员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支撑企业战略实现这个方面上。
另外,就产业结构来看,数字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所引发的剧烈变化将在所难免,产品即服务(Product as a Service)或是效果导向的服务(Outcome-based Services)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都是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另外大家无需担心的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非但会减少就业岗位,相反的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是就业的类型较之过去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EDBA: 新科技对行业带来主要影响有哪些?
孙志勇:首先,新科技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十分显著,还是以效果导向的服务(Outcome-based Services)为例,著名制药企业诺华,在过去主要从事药品研发与销售,但在最近,通过引入医疗大数据平台,他们与美国两家保险公司就其新研制的心衰药达成对赌协议,保险公司根据该药在治疗心衰上的疗效支付药品费用,这就带来了从产品销售到效果导向的服务销售的巨大转变,试想若无背后的新科技来支撑,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的。另外,新科技对企业估值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亚马逊与沃尔玛之间的对比,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商的龙头企业,即使只有少数几家实体店,但其市值却大大超越了沃尔玛,这家拥有8500家门店的零售巨头。
EDBA: 这会诱导大家会抛弃实体去做虚拟经济吗?
孙志勇:其实不会,从比较现实的角度上看,虚拟经济承担的风险远比实体经济大很多,而且即便虚拟经济相关产业的估值很高,前景很好,但存在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比如说,每一次的技术迭代都会引发虚拟经济领域的洗牌。相比之下,实体经济的进入门槛较高,比如精密仪器的制造等,需要长期的行业积累,因此实体经济长期稳定性更好,对那些志在打造百年老店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EDBA: 作为职业经理人,你是如何做自我定位呢?
孙志勇: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人,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一直在从事团队和企业管理工作,直到最近加入SAP后,才有机会“静下心来”成为独立的行业专家。如果结合着我的职业发展轨迹来谈“定位”,我觉得在职场的前五年,我的定位是项目管理者。在职场的第二个五年,包括作为英国咨询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以及IDC的助理副总裁期间,我的定位是企业管理者。而在未来的第三个职场五年,我的目标定位是数字化企业管理专家,这对我的自身修为提出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这类专家既要懂业务,又要熟悉管理,还明白如何落地和实施,同时还兼具理论和思想高度。若再想的远一些,来到第四个职场五年,我希望在条件允许时,创办自己的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将自己磨炼成为企业思想家。
EDBA: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你怎么看待DBA的学习,你最想从DBA的学习中获得什么?
孙志勇:通过进修工商管理博士,我最希望能够形成一套新的研究和思维模式,并结合过去在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领域积累的经验,带来数字化企业管理咨询的新思想体系,为自己在未来成为这个领域的企业思想家打下基础。
EDBA: 你对之后想来进行博士研究学习的候选者有什么想说的?
孙志勇:首先,我希望候选人有着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无论是寻求一个高级学位,亦或是补足自己的知识,都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也希望候选人能够清楚,这段新的人生旅程意味很多的辛劳,很多的取舍,毕竟世界名校巴黎九大在教学严谨度上是家喻户晓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你踏上了这段新的旅程,你定会感觉“不虚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