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09005649号-10
版权所有 PSL·巴黎九大
Executive DBA中国项目办公室
商务部研究院过聚荣博士管理研究分享纪实
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回归实践
2013年6月29日下午,巴黎九大EDBA管理研究分享会《动作研究到管理科学》在清华大学东门的创新大厦304教室顺利进行。此次活动的主持者为商务部研究院过聚荣博士,他与在座的企业家与管理者们分享与讨论了经典及最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并与与会者们就管理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过聚荣博士现任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科研管理处处长,他曾是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获得者,曾任江苏卫视TV论坛特邀主持人、万国生物科技公司总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项目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及实战管理经验。其教学与研究领域包括战略管理、领导科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等,为硕士生讲授《会展策划学》、《管理学》等课程,还讲授EMBA课程《管理:思想、科学与艺术》、《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等,并主持了多项省部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
理论源于实践,过聚荣博士从管理学奠基人泰勒的动作研究以及梅奥的霍桑实验着手,讲述了从实践研究到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费雷德里克•泰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其一开始的工作是在工厂中观察工人的实践操作,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泰勒发现工人操作中的很多动作都是多余的。如果通过操作示范帮助工人们将这些多余的动作去除,最终剩下的连续的、固定的动作便形成操作规程,而连续化、制度化、规范化便是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同时,泰勒也认识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的性格,因为人的性格与其从事的工种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匹配关系。动作实践研究与人的性格研究构成了泰勒研究的基础,并最终形成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过博士认为,泰勒解决了“不是如何切蛋糕,而是如何将蛋糕做大”的问题。
但是,劳动生产率虽然得到提高,流水线与标准化又引发了另一个新问题,工人们越发成为机器的奴隶,从磨洋工演变为砸机器。在此基础上,管理学者乔治•梅奥开展了他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梅奥本想通过实验验证工人在工厂中某一个亮度下的工作效率最高。但其实验结果却证明工人的生产效率与工厂亮度并无关系。通过访谈,梅奥最终发现,雇主或同事对工人的重视程度越高,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越高,生产效率也便随之提高。梅奥开辟了管理科学的另一个新领域:泰勒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外力才能提升生产效率,但梅奥的实验却证实通过关心工人和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朴素的实践研究实例从本质上阐明了管理理论的来源,以及从事应用实践研究对于管理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过博士认为,无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实验还是梅奥的霍桑实验,都是从动作研究到管理科学的过程,而工商管理博士(DBA)的学习正是一个这样的研究过程。
管理学说演变至今,虽然人才辈出,但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业已形成且能一直沿用至今的理论却少之又少。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若想更好地管理企业,管理者们需要从自身企业的管理实践入手,选用合适的研究工具和研究途径,通过合理的思维方式,将实践中有效的成分上升高度变成模式,再通过系统的凝练以及补充与验证,最终抽象成为可行的新理论,使理论高于实践,再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之中。过博士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与管理者都能够仔细反思中国企业以及自身企业目前的现状,思考如何通过实践做研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哲学,成为一位真正的“企业思想家”。
过聚荣博士分享结束后,在座的管理者与企业家们就中国企业与自身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过博士展开了讨论,掀起了本次活动的又一次高潮。通过一次次思想的交锋,大家对理论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试着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之中。